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2018-10-05 22:44:50
  • 0
  • 0
  • 0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采风作品】
解州关帝庙:英雄中的英雄
      洪烛
山东出孔子,山西出关公。孔子文圣人,关公武圣人。孔庙是文庙,关帝庙是武庙。孔子文弱书生,喜欢讲道理,可能还真不敢跟人动手打架。“刘项原来不读书”,关羽却是爱读书的,属于赳赳武夫中有文化的,不只读兵书,也读《春秋》。他在营帐里挑灯夜观《春秋》的画面,给喧嚣的三国带去一股宁静的清流,使时光停步、尘埃落定。
解州关帝庙里的春秋楼,就是为关羽精心打造的书房,让那美妙的情景永远定格。楼前两侧原本属于钟楼、鼓楼的位置,被刀楼与印楼代替。关羽调兵遣将、发布命令,当然要盖章生效,大印一定得保存好,这是他的命根子。关羽的另一大“标配”(标志性配置)就是青龙偃月刀,生前提刀上马,死后刀枪入库,刀楼其实是兵器库,只供奉一件兵器,已经寒气逼人。这真是温酒斩华雄的那把刀吗?这真是过五关斩六将的那把刀吗?直立在木架上,虽然有点生锈了,但那份量,估计现在的举重运动员拿起来也吃力。刀与印,就是关羽的晨钟暮鼓,计算他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荣耀,同时拱卫着春秋楼里的那部《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关羽上马提青龙偃月刀、下马读《春秋》,在乱世里,就得对“乱臣贼子”形成加倍的威慑。当笔杆子不管用了,就得借助枪杆子(或刀把子)说话了。当文圣人不管用了,就要靠武圣人出马了。这是一位读《春秋》的武圣人,青龙偃月刀,也是有思想、讲道理的。关羽是因为“忠勇”而成为“神勇”的,并不是靠“蛮勇”打天下,若是有勇无义,比有勇无谋还危险。春秋楼,在我眼中才是整座关帝庙的核心,是关公的大脑。刀与印,不过是其左膀右臂。乱世中的一介武将关羽,是因为有头脑,头脑里有《春秋》,才鹤立鸡群,成为乾坤颠倒的三国里正义的化身,直至成为关公、成为关帝的。
来到山西运城,关公故里,参加关公文化节。这里的关帝庙不是最古老的,也不是最华丽的,仍然堪称天下第一。五大洲千万座关帝庙中,离关羽最近的一座。叫一声关羽,比称之为关公或关帝都亲切。在中国,他是第一位、可能也是惟一一位死后才被众生黄袍加身、追认为帝王的英雄?民选的帝王,完成了自己生前无法想象的事业。比那三个想当皇帝想疯了、不惜大动干戈的男人,更像男人。
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的美男子,关羽外号美髯公,自然当之无愧,而且绝对是美男子中极酷、极有型的一位。但我觉得关羽列席美男子排行榜还是有点“屈尊”了(连汪精卫都算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他虽然爱惜自己的羽毛,但并不“自恋”,毕生追求的是伟大的美,称其为伟男子更合适。对于男人,还有比伟大更美的美吗?与这伟男子结拜兄弟,“官迷”刘备、“莽汉”张飞都显得伟岸了一些。说刘备是“官迷”,也许不大恭敬,还不太准确,但他的那点小心思早被曹操看出来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先不说刘备是否朝思暮想当皇帝,想当英雄是无疑的,却还假客气,显得很含蓄。曹操倒是直言不讳,以乱世英雄自命,结果成了乱世枭雄。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增援,被关羽擒获,又派徐晃前来增援,加上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危急的时候,刘备在干嘛呢,为何不发援军?刘备仗着有关羽在前线抵挡,自己忙着在后方成都称帝呢,国号汉,全力以赴张罗开国大典,想分兵去救也来不急。就为了一顶虚无缥缈的皇冠,耽误了军机,使孤军奋战的兄弟关羽遭遇横死。可惜,他急着自封的帝号终究是“内部粮票”。三国鼎立,刘备与曹操之外的第三条腿,孙权,后来也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可见早就有野心。“使君与操”,再加上跃跃欲试的孙权,都想成霸业,不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按捺不住自封帝号,其合法性与权威性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后人也没将其真当回事。跟这三个人一比,关羽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天下英雄,可不只是“使君与操”,关羽那样的,才是英雄中的英雄。
关羽压根没想当皇帝,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情与义,没有私心,不图私利,反而显示出大胸怀、大格局。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后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偏偏要绕过打成一锅粥的那三位候选人,把出淤泥而不染的关羽挑出来,扶上帝位,称之为关帝。意思很明显:你们想争就争吧,想打就打吧,不关我们的事,但若是由我们投票选举,我们肯定选关羽这样的。
你们总想着逐鹿中原,总想着得中原者得天下。瞧瞧人家关羽,才真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朝历代,拜偈关帝庙的,都不是所谓的香客,而是自发的选民:用脚投票来了。
我掸去衣上风尘,走进解州关帝庙的午门,打量一下自己的影子:我也是一个用脚投票的人。关羽,好样的。关帝,你又多了一票。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采风作品】
鹳雀楼,鸟瞰黄河
          洪烛
又看见黄河了。记不清这是我一生中第几次看黄河?与以往不同,这次是站在鹳雀楼上看黄河。站在唐诗的制高点上看黄河,看一位姓王的诗人看过的黄河、写过的黄河。我更上一层楼,站在诗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鸟瞰黄河。黄河不仅变小了,甚至变得温顺了,听话的拐一个弯,向远方看不见的大海流去。是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仅仅因为那位诗人在一千多年前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他写出了天地间运行不息的自然规律,却显得万事万物都在服从其安排,就像一支井然有序的管弦乐队,伴随总指挥舞动的一根小棒跌宕起伏。他用一杆笔,以及二十个字,就使山河闻鸡起舞,从日出到日落,一遍遍重演不朽的乐章。他不仅写到太阳与群山的睦邻友好、黄河与大海的血缘关系,还写到人类对这个大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不仅写到水往低处流,还写到人往高处走。人往高处走是为了什么?不只是为了拥有,也是为了看见,不只是为了结果,也是为了过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白了是为了超越,为了穿越。为了超越自我,为了穿越时空。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
我曾经在飞机的舷窗俯视过黄河,却没有想到鸟瞰,因为隔着一层玻璃?因为飞机是太现代的飞行器,制约了人类的想象力?沿着一级级台阶登上鹳雀楼,登上最高一层,绕行一圈,我立马就找到鸟瞰的感觉。尤其朝向黄河的那一面,正是诗人的立足点。诗人也是一只爱眺望并且会思考的鸟,栖息在鹳雀楼上,栖息在一座以鸟为名的高楼上,情不自禁展开想象的翅膀。鸟瞰,并不是鸟类的专利,也是诗人的特权,思想家的福利。鸟瞰黄河,就是鸟瞰历史,鸟瞰地理,鸟瞰文学。
鹳雀楼啊,我来了,你若问我是谁、干嘛的,我说我是诗人。你问我姓甚名谁,我只好回答:我是王之涣。你可以不知晓这世界任何一位诗人,但你忘不掉王之涣的名字。正是他,用轻描淡写的二十个字,就使你大名鼎鼎,就使你重若泰山。
鹳雀楼啊,我来了,我是诗人的后裔,是又一个王之涣。
唐朝的诗人喜欢登高。除鹳雀楼之外,尚有幽州台、滕王阁、黄鹤楼、凤凰台等等,诞生过无数名篇。登高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怀古,怀古是为了比照当代。我估计诗人登临亭台楼阁时,如同美女穿上高跟鞋,顿时精神焕发、顾盼生姿。鹳雀楼是王之涣的高跟鞋。黄河沿岸只有一座鹳雀楼,只有一双诗人穿过的高跟鞋。至于登天安门城楼呀什么的,那是政治家的事情,非诗人的强项。哪怕鹳雀楼仅仅拥抱过这么一位诗人,仅仅拥有这么一首好诗,就足够了。足够凌空独立。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原本为军事戍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七百多年,无数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其中,王之涣约704年前后游蒲州所写《登鹳雀楼》名气最大。王之涣的这首诗,算是对得起唐朝,也对得起鹳雀楼。然而,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却是无限的。”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焚楼、橹,火照城中。”游牧民族不读诗,只识弯弓射大雕,把价值连城的鹳雀楼付之一炬,一点没觉得心疼。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河道改换频繁,遗址不详。直到2002年,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勘探其旧址,在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并对游客开放。中间有七百多年,鹳雀楼都是空缺的,名存实亡。
也就是说,我今天如愿以偿登上的鹳雀楼,其实是鹳雀楼的替身,是另一座鹳雀楼。当然也可以说,毁于战火的鹳雀楼,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新生。沧海变桑田,消失于历史航道的鹳雀楼,以黄河为座标,重新站了起来,不是灯塔,胜似灯塔。迷失的鹳雀楼,看见黄河,就找到方向。迷路的我,看见鹳雀楼,就找到方向。黄河九曲十八弯,不用找,跟着感觉走,就是大海的方向。
在鹳雀楼以空中楼阁的形式存在的年代,我们并没觉得它缺席啊,我们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总以为那座楼仍然屹立在远方,与黄河同在。总以为那座楼仍然一点不着急地站着,等待一代又一代读者慕名而来,登上最高一层,把少小时就记得的《登鹳雀楼》再默诵一遍。某种意义上,王之涣的这首诗,已成了鹳雀楼的替身,留守于原地,填补了空白。因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曾失传,屹立于中国诗歌史的鹳雀楼,从来就没有垮掉。正如黄河无论怎样改道,仍然是黄河,仍然会奔流入海。是的,不管经历怎样的曲折与迷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来了,登上鹳雀楼,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在小学课本里第一次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就隐隐约约开始做这个梦了。在鹳雀楼上重温此诗,是庆祝美梦成真的仪式,又像旧梦衍生的新梦?我成了自己的梦中人。明明是第一次登鹳雀楼,可我感觉一点也不陌生啊。西山的落日,从唐诗里流出来的黄河,螺旋的楼梯,题壁的墨宝,翘檐上的风铃,似曾相识。哦,都是我无数次梦见过的。
王之涣初登鹳雀楼,没什么思想负担,身轻如燕,就举重若轻地在墙上题写下一首千古绝句。登上鹳雀楼,其实也看不见大海的,王之涣只是看见了黄河的一段,却能由来龙想到去脉,由过去想到未来,由片段想到完整,这是一个心中有大海的诗人。心中有全局、有宇宙,即使写小诗,也是大诗人。
后来又有许多才子登楼题诗,要么为了唱和,要么为了跟王之涣比试一下高低,或者,渴望搭王之涣的“顺风车”一举成名?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可后来者再怎么使劲,都翻不过王之涣这座山。人们把各个楼层的题诗全读一遍,还是觉得王之涣的二十个字最精采,巧夺天工,最配得上鹳雀楼。再后来,整座鹳雀楼都烧毁了,大多数诗赋就此失传,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却像舍利子在灰烬里闪闪发光,不胫而走,传遍天南海北。这就是所谓的金刚不坏之诗?这就是所谓的不朽?与日月同在,与黄河同在,甚至与大海同在。
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像太阳,把同样题材的其它诗赋全遮蔽了。其实,鹳雀楼还是有月亮的,譬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畅当的《题鹳雀楼》,也算鹳雀楼满天繁星中的一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仅凭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就足以跻身于中国四大名楼,另外三座全在江南: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得起鹳雀楼了,对得起唐朝了,对得起黄河了。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关公故里的关帝庙
          洪烛
来到山西运城,关公故里
参加关公文化节
这里的关帝庙不是最古老的
也不是最华丽的
仍然堪称天下第一
五大洲千万座关帝庙中
离关羽最近的一座
叫一声关羽,比称之为
关公或关帝都亲切
在中国,他是第一位
可能也是惟一一位
死后才被众生黄袍加身
追认为帝王的英雄?
民选的帝王,完成了自己生前
无法想象的事业
比那三个想当皇帝想疯了
不惜大动干戈的男人
更像男人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洪烛:关羽如何成为关帝的?(组图)

山西运城:关公文化引领 迈出文旅融合新步子

来源:洞察网 发布时间:2018-09-23 

9月的运城,秋高气爽,云淡风轻,21日,第29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运城举办。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以“弘扬关公文化,推进运城发展”为主题,将深入挖掘河东 “六大文化”,弘扬关公文化时代价值。洪烛、金铃子、安琪等中国著名作家将应邀出席。活动为期3天。

本届旅游节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关公文化与民族精神”座谈会、、关公文化主题文艺展演、全球华人武圣关公朝圣大典等。《关公》电影开机仪式、《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图书首发式同步举行。

作为武圣关公故里,运城市将传承优秀传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峰透露,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亮点纷呈,名家云集。他表示,将通过此次活动,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品尝一道道工艺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大餐,“给我三五天,还你五千年”,使大家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传统文化与加强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践行核心价值观结合,挖掘关公文化时代价值,传播关公忠义诚信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已连续28年举办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打造出一张烫着“忠义”“诚信”的城市文化名片。

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在致辞中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们来运城投资新业,他表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经过一千八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关公文化“忠义仁勇”的精神理念影响极其深远。关公身上所呈现出的“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信、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增强河东文化软实力、山西文化软实力乃至中华文化软实力,激励全市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城篇章的动力源泉。

运城关帝庙始建于1400年前,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关公一生南征北战,“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在诸多关帝庙中,运城关帝庙拥有关公文化最全面的记载,更是承载了最具千秋时代意义的民俗信仰。

至今完好保留了诸多古代独有结构主体,仍具有建筑考证的研究价值。在关帝庙除了饱览琉璃影壁、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石刻、木刻器具等各类艺术精品,各朝题诗题匾更是值得细细品味。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运城市委、市政府以关公文化旅游节为载体,积极推动以关公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山东济宁共同启动“文武二圣故里携手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武圣故里解州关帝庙景区与曲阜三孔景区签署《缔结友好景区协议》,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兴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

促进文化交流,是本次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目的与亮点之一,活动期间“关公精神的文化意义和当代价值”座谈会、运城旅游发展座谈会,以及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在各个分会场陆续举办,多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省旅发委、周边省市旅游部门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关公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弘扬,深挖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和资源,以及运城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在21日下午举行的“关公精神的文化意义和当代价值”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将就运城如何走好文旅融合这条道路进行深入研讨。

23日上午9时,全球华人武圣关公朝圣大典将在关帝庙举办,来自海内外的华人、社会团体、众多知名企业家代表等近千人将列队参拜,焚香许愿,歌舞告祭,敬献花篮,让嘉宾和信众感受到关公崇拜和关公文化的魅力。(杨志勇/图 王文君/文)


山西运城:关公文化引领 迈出文旅融合新步子

新华月报   10小时前

洪烛、金铃子、安琪等中国著名作家将应邀出席。活动为期3天。 本届旅游节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  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